
我於近10年內舉辦了幾次個展,每次個展的畫框都是採用比較簡潔、比較「現代感」的模式(圖一)
2024年12月的「植道」個展,我對畫框的樣式做了改變的處理,去除內心的「現代感」依據,在畫框店裡,將每一幅畫試著用各式種樣式去搭配,無論傳統的(圖二)、現代的、中性的(不傳統也不現代)(圖三)通通都試試看,完全打破「必須怎樣的」這些認定,唯一考量的就是搭配比較之後,只要能讓這張畫更加的出色就用它。
畫展期間,我特別問蒞臨展場人對框的樣式看法, 大部分的人都喜愛現代感的框,喜歡傳統框的佔少數。但我發現其中有一個現象,就是這些喜愛現代感的人都是屬於繪畫界人士。
我不經納悶:
1.一幅畫,經過傳統、中性、現代感框樣式搭配之後,結論若是傳統框,會讓這幅畫更出色,那還是要執著於用現代感的框嗎﹖
2另有一種說法,一個個展的框,最好不要存在太多樣式,否則容易有凌亂感。亦即如果一個畫家個展的作品,風格上一致,那用一致性的畫框搭配,自是如此。
可是如果畫作有不同的系列,也有不同的風格,難道也都全要一致性的選用所謂的現代感的框嗎﹖
假如參觀一個跨時代不同畫家的畫展,畫框樣式不可能一致,那會影響我們看某一幅畫嗎?
3現在房子裝潢的較具現代感,當然用現代感的框比較搭。可我納悶,如果在一個很當代風格的美術館,展出以前時代的畫,畫框自是非當代感,難道會令
人覺得不符合這美術館的現代感嗎?
4.一幅畫保存下來,是數十年、百年,當時框的「現代感」,如今還會存在嗎?
~蔡勝全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