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.見山還是山 / 層次的多寡

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」的三種境界,大家都知道第一和第三種都是「見山是山」,但是境界高低有別。而在繪畫形式上,如何做出第三種的意境呢?我認為「層次的多寡」是一個重要的關鍵。第一種和第三種境界的差別,在於「閱歷」、「經歷」的不同,譬如小孩與閱歷豐富的長者,見到同一座山,內心的感觸肯定差異極大。長者看山極可能在腦海裡湧現出種種畫面,而小孩看山大致上出現的畫面較少,兩種看山的狀態不同,所得的情意與感觸,當然就有豐富與單薄的差別了。以此見解,延伸到繪畫的形式,「層次」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「閱歷」與「經驗」,「層次」少了,猶如「閱歷」、「經驗」也少。

以「畫白色」舉例,在畫布上只用白色塗上一層,所呈現的的確為「白」。另一種則是在畫布上,做凹凸不同肌理的處理,加上多次的塗上顏料,有其他顏色的鋪陳後,再漸漸堆疊,逐漸成為白,最後所呈現的也是「白」。但是相互比較在這兩種處理的方式下,結果自是不同。第一種白是「單調」的白,第二種是隱藏著很多、但又無法用言語完整形容的白,這種白是「單純中蘊含豐富」的白。「單調」與「單純」細看之下,會差個十萬八千里呢。所以「單純」是從複雜中提煉出來,沒有蘊藏複雜,就是單調,「單調」與「單純」同是繪畫上的表現,不少美學觀點認為美的最高境界是「單純」,大家在追求表現這個最高境界的「單純」時,若沒確切弄懂其義,就容易變成「單調」了,而多層次是極為重要的關鍵因素。

要「簡化」,一定要有複雜的東西來被簡化,否則拿「甚麼」來簡化。從單調無物中要進行簡化,就像在無水的井裡取水,徒勞啊。

~ 蔡勝全 ~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