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察克.科羅斯(Chuck Close) / 堅持與毅力

翻閱《藝術家》,2011,2月份(429期)〈察克.科羅斯 遊走具象寫實與抽象表現微妙的分界點上〉(頁320~347),長篇幅介紹美國畫家察克.科羅斯(Chuck Close, 1940- ),我曾在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」看過其畫,震懾的巨大人頭特寫,強烈的視覺張力,蘊含細膩細節,作畫過程極為繁瑣,不得不佩服他作畫的毅力,在眾多畫家 中,必有其地位。篇幅中有些記載,頗令我震撼,值得分享,故而節錄與省思:

……1960年代……當藝術界普遍認為具象繪畫已走到盡頭,紛紛改往抽象表現繪畫發展,或是直接放棄繪畫,改製作意識形態性的作品時,科羅斯卻以人物肖像畫發跡,並始終以此為主題,走出了一條只屬於他自己的藝術之路。」(頁320)

了解自己的強項、知道自己的能耐、配合自己的興趣,選擇讓自己可以好好發揮的題材,定能樹立自我獨特的風格。

整幅畫面分割成十萬四千零七十二個整齊的方格,方格內全由密密麻麻的小黑點組成。」(頁321)

這種對畫面形式的極盡對待,超乎常人耐心毅力,足為標竿,可引以為師。草率速成的作品往往不夠精緻,該給作品多少時間,一分一秒都不該省去。

從遠距離看,是一個幾乎逼真的人物肖像,每每讓人錯覺是照片。從近距離欣賞,……每一方格內容單看就像是一幅抽象畫。遠看是具象,近看是抽象,這樣的一幅畫在具象與抽象的界線上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。」(頁333)

能於這麼超寫實裡兼容抽象,將繪畫的兩大極端匯聚一堂,可見其從技法提昇至形式、內容,精緻又獨特,成了他特有的畫風。一流藝術家手上功夫與思想思維缺一不可。

就在Close的藝術生涯發展達到巔峰時,一個不幸的災難發生了,……他的身體自肩膀以下,全部癱瘓了。」(頁340)

一般畫家遇到這樣的處境,會做怎樣的抉擇呢?是用盡全力克服身體的障礙,繼續作畫,還是不得不放棄呢?科羅斯挺過艱難,選擇繼續創作。

繪畫初始追求的是「像」,再進一步是「風格」。有了風格,才能立身於藝壇。然而會是藝壇上的一株小草,還是一棵樹,甚至是巨樹,就看這個風格的「品質」了。從科羅斯的作品看出了「風格」、「品質」和「深度」的經營,光是一幅作品所花的心血,就不得不令人佩服其累積的過程,這樣辛苦的累積心血在一件帶有自己風格的作品上,無怪乎科羅斯的作品品質與深度,能令人大大懾服。

~蔡勝全~

圖片取自《藝術家》,2011,2月份(429期),頁320
圖片取自《藝術家》,2011,2月份(429期),頁330.331
圖片取自《藝術家》,2011,2月份(429期),頁337
圖片取自《藝術家》,2011,2月份(429期),頁346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