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

《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》油彩/畫布 80F( 145.5×112cm)  2021    

釋義

大自然的網羅廣大無邊,(網目)雖然稀疏,卻沒有漏失。

畫作導覽

「疏而不失」這句話令我非常的好奇,思忖網目稀疏,那麼網孔空隙大,物體為何不會從中漏失呢?理應「密」才能不失啊。經查閱一些典籍篇章之註釋,原來是將網孔稀疏比喻為天道寬仁,或者是給予相當程度的自由而不多加制約之意。這讓我想起了《道德經》裡的另外一句話~長而不宰,「長而不宰」意即不加以主宰、掌控之謂。但若任由萬物各自自由發展,難道不會失控嗎?原來還有這個「疏而不失」的「不失」來輔助,依著「不失」原則,凡事只要合乎「道」,多半都是行得通的;反之若是違背了「道」,後果通常不會是好的。

天地間,冥冥中似有「收」與「放」的理,「不宰」與「疏」皆是「放」,「不失」則為「收」。整體而言,萬物生息就在這收放之間,以單獨個體來說,所作所為也是在這收放之間。那麼繪畫呢?何嘗不也是在這收放之間。

「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」之意,也極吸引我,故更想以繪畫的形式來表現,尤其是「疏而不失」,上述是以「文字」作說明,而繪畫須以「圖象」來表現,如何透過繪畫表達「疏而不失」的予盾現象?更何況繪畫具有「繪畫性」的本質,是以「景」來刺激視覺接收,進而引起「情」、「理」的共鳴與抒發。這句「疏而不失」要如何表現,時不時的總會讓我思量許久,而且畫面的構思歷經多年,但總覺得還是不到位。

直至2020年底,突然有個想法,「疏而不失」其實應是「密而不失」吧。「稀疏的網目」,如果距離遠一點看呢?網線的間隔就變小了;那麼從更遠處看呢?間隙就小到密集了。所以近看網目是稀疏,遠看就成了密集,密就能不漏失。

天網的網線就如事物發展的脈絡,事物當下的現象就像從近處看,就僅只看到眼下這一絲脈絡,可是隔一段時空後再檢視,就會發現原來有好多的緣由相關著,這就像「遠看」,遠看使這些緣由脈絡都現形了,而且是這麼的貼近。以「亂扔煙蒂而引起火災」為例,當扔下煙蒂的時候,在那個當下怎會看到火災,是隔一段時間後,才發生了火災,再探究起因,就是亂丟菸蒂所引發的,兩者間的關係原來是這麼的密實。「疏」是因「近」觀,只能見到局部,拉「遠」看之,就能見大局,也更能瞭解眾多事物彼此緊密關連。老子這般大智慧人,對事情的發展與累積的脈絡,是能從非常宏觀的視點看透。

畫作上的眾多小船,航行在一層層的網線上,堆疊交織構成了一艘大船,它意喻「天網恢恢」,大船的造形是以正面的型態表現,正面直接面對我們,任誰都無法避開,大船由底層至上層,像是由遠至近觀看,底層因為遠看的關係,彼此間較貼近是密的,以此方式表現「不失」,越往上層則越是稀疏,用這種構圖來表現「疏」。在色彩上也有所琢磨,越是底層色彩越是明亮,代表相隔的時空越長久,就越能看清一切。色彩運用上,灰色與藍色突顯整個畫面,表現冷峻無私、一視同仁的氛圍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